2019茶叶展-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春季博览会+ 查看更多
2019茶叶展-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春季博览会
+ 查看更多
发布日期:2019-04-07 13:44
分享到:
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,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,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。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,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。所以,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,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、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。

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,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,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,例如印度、非洲等。1823年,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,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,至少是也在印度。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,都集中在西南地区,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、湖南的个别地区。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,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。
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:追溯中国人 饮茶的起源,有的认为起于上古,有的认为起于周,起于秦汉、三国、南北朝、唐代的说法也都有,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“茶”字,而只有“荼”字的记载,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,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“茶”,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。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、起源于秦汉等说法。
发根的生理基础茶树营养器官,具有生理上的自然再生作用。即一部分器官丧失或残缺,在适当条件下,可以生长妯丧失或残缺的部分,而使其本身恢复原来完整的状态。茶树扦插,是利用茶树营养器官自然再生作用和极性现象,剪取茶树半木质化枝条上的茎叶段,将下端插入苗床,经过培育,则能生根抽枝,形成独立的新茶苗。
插穗插入苗床,插穗上下切口处附近的细胞,很快产生薄膜,封闭上下切口。在薄膜之下形成愈伤木栓,覆被切口。愈伤木栓具有防止水分散失和微生物侵入等保护作用。这时下端切口在知宜的温度、湿度下,经过一定时间,则由形成层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分裂而产生愈伤组织。同时,从中心柱内鞘,或从髓射线和形成层交叉点发出新根。这就是扦插发根的过程。
插穗中 碳水化合物,包括淀粉和糖的含量,与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。通常认为,碳水化合物与阑尾炎素化合物的比率(C/N),是生根据的重要因素。碳氮比率大,则有利于发根长苗。实验证明,枝叶变成红棕色,达到半木质化、叶片成熟定型时,碳氮经大,扦插成活率高,发根好,苗木健壮。 扦插发根的生理进程,与插穗所处的湿度、温度、空气、光照和土壤理化状况有密切关系,它们之间互相影响,互有联系。在扦插育过程中,应妥善协调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,充分发挥插穗发根的生理特性。
阅读更多文章